先说个让人揪心的事。1985年,李保田的弟弟因为画画天赋出众,打算去新疆写生。那时候家境不好,弟弟为了省钱,没坐火车,搭了个朋友的顺风车。结果,车祸发生了。朋友活了下来,弟弟却永远留在了28岁。这件事像刀子一样扎在李保田心上,多少年过去,他还在自责:如果当初能多给弟弟点钱,买张火车票,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为了纪念弟弟,李保田开始画画。他拿起画笔,把对弟弟的思念一点点画在纸上。每次画画,他都像在和弟弟对话,想弥补当年的遗憾。可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一场车祸会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李保田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弟弟。这份愧疚,成了他心底最深的痛。
除了弟弟,李保田和父亲的关系也让他遗憾终生。小时候,他对电影特别着迷,常常把几部老片子翻来覆去看,台词都能背下来。可家里穷,电影少,他就更沉迷戏曲,连学都不想上了。六年级时,戏曲学校来招生,他兴奋得不得了,赶紧报名。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高兴得睡不着,可父亲却死活不同意,觉得学戏没出路,还放狠话说:“学戏就别当我儿子!”
倔强的李保田没听父亲的,14岁就离家去学戏。这一走,父子俩的关系就有了裂痕。学戏的日子苦得要命,每天早上练功到深夜,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身体也垮了,有一次高烧半个月,躺在医院里,他竟然看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两人关系缓和了些,可那道隔阂始终没消。1966年,父亲去世,父子俩都没能好好和解。这件事,李保田一辈子都不愿多提。
母亲那边,关系也好不到哪去。母亲是医生,平时严肃得很,李保田想亲近她,却总被“拒之门外”。直到母亲去世,他抱着母亲的骨灰盒,才觉得自己终于“靠近”了她一次。家庭里的这些遗憾,像一块块石头,压得李保田喘不过气。他事业上风光无限,可心里却总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
说回事业,李保田的成就真不是盖的。他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一边教书一边演戏,1987年凭《人鬼情》拿下金鸡奖最佳男配角。1993年,他更是一口气靠《凤凰琴》拿下金鸡奖、百花奖和政府奖三个最佳男主角,成了中国电影奖的“大满贯”。在《凤凰琴》里,他演的余校长,质朴又深刻,观众看了都说:“这人演得太真了!”
真正让李保田家喻户晓的,还是《宰相刘罗锅》。他演的刘墉,机灵、幽默又有点小狡黠,观众看得直呼过瘾,感觉像是跟着刘墉过了一辈子。有人评价,他的表演就像教科书,精准到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拍这部戏时,有人想加戏份多赚钱,李保田直接反对,还把出品方告上法庭。他说:“多加戏份就是糊弄观众!”这股认真劲儿,让他在圈里得了个“戏霸”的外号。
2003年的《神医喜来乐》又让大家见识了李保田的喜剧天赋。他演的喜来乐,贪吃、怕老婆、有点小聪明,活脱脱就是个普通人。观众看着就觉得亲切,像在看自己身边的邻居。他不用刻意搞笑,举手投足间就把人逗乐了。这部戏本来也想拍续集,可李保田觉得续集没必要,硬是拒绝了。他说:“拍烂片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李保田对演戏的认真,圈里圈外都佩服。他拍戏时,连自己儿子演得不好,他都直接开骂,毫不留情。对他来说,演戏不是工作,是艺术,是对观众的责任。他从不将就,每场戏都拼尽全力。可惜,这些年他慢慢淡出荧幕,鲜少接戏。粉丝们都感叹:这么好的演员,咋就不多演几部呢?
说到这儿,李保田的故事让人五味杂陈。他在荧幕上风光无限,演活了一个又一个角色,可生活中,他却背负着对家人深深的遗憾。弟弟的离世、父子间的隔阂、与母亲的距离,这些都成了他心里的坎。他用画笔寄托思念,用演技回馈观众,可那些遗憾,却是他这辈子都解不开的结。
七星配资-七星配资官网-正规实盘配资网站-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