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下汤镇新街社区的史黑妮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山区农村妇女,更是一位心怀大爱、长期无私奉献的巾帼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下汤镇志愿者服务队用二十余年坚守展开了一场跨越山海的爱心长跑。
志愿者服务队12名成员中有10位是女性,最大的两位女性志愿者已经70多岁,却依然坚守在帮扶一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公益,这其实是因为我小时候家里困难,现在看到贫困家庭的孩子就想到当年的自己,所以想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10月12日,66岁的史黑妮说。
成年之后史黑妮酷爱唱戏,经常奔赴各地进行豫剧公益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唱戏时发现一个穿着破旧衣裳的小孩,内心深受触动,这份最初的怜悯促使她决心投身慈善事业,尽己所能帮助那些特殊困难家庭、孤寡老人以及面临失学风险的困境儿童,用爱心为他们点亮前行的路。
“我们不只是给钱,更是想给他们希望。”史黑妮说。她的帮扶之路始于最质朴的同情,成于最执着的坚守。
“当年如果没有史奶奶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现在我想为家乡做点事,把这份温暖延续下去。”受助学生张梦瑶(化名)说。
当年面临困境的小瑶,在史黑妮的持续关心和多方协调资助下得以安心上学,2024年7月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并主动加入到史黑妮的志愿者团队中,利用业余时间一起参与帮扶活动,将曾经接收到的爱心与温暖转化为服务家乡、帮助他人的实际行动。
一人善举,全家支持。史黑妮20多年的慈善之路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付出。起初,女儿们心疼母亲年迈体弱,担忧她耗尽养老积蓄,但最终被母亲的坚定信念所感动,转而全力支持。近5年来,两个女儿每年都拿钱支持她的慈善事业。丈夫马冬更是她帮扶路上最坚实的依靠,常年与她翻山越岭走访,成了她名副其实的“拐杖”。
自1998年至今,史黑妮的足迹遍布鲁山县下汤、赵村、团城、四棵树等10余个乡镇,辐射到南阳,个人直接救助孤寡老人58位、接济留守儿童56名。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广州一家企业“莲花助学”项目资助269人,多家外地企业、学校资助129人。据不完全统计,仅“莲花助学”项目在相关乡镇资助的学生中已有55人步入大学校园或走上工作岗位。
“在下汤,没有人不知道她,谁家孩子有困难了、老人需要帮助了都会找她,真是心中有大爱。”下汤镇新街社区一位村民说。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史黑妮先后获评“平顶山市巾帼建功标兵”“鲁山县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模范”“鲁山县最美五老”等。“我与志愿者服务团队将凝聚爱心力量,在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让更多孩子看到希望,为困境老人持续送上关怀。”史黑妮说。
(平顶山日报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赵婧)
七星配资-七星配资官网-正规实盘配资网站-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